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
取保候审的申请人和申请方式,也就是哪些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申请取保候审?
关于取保候审的申请人和申请方式,刑事诉讼法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取保候审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办案机关依据自己的职权,主动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
第二种是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律师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在我国,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可以缴纳保证金,也可以提供保证人。但是。二者之间是选择的关系,如果办案机关既要收取保证金,同时又要求提供保证人的,属于程序违法。
对于保证金的数额,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没有做出明确的数额规定和限制。实践中是由办案机关根据案件的情况自行提出保证金的数额。
对于保证人,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允许作为保证人的四个条件,分别是与案件没有任何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的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没有受到限制以及必须要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旦被取保候审以后,还要严格遵守刑诉法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取保候审的期间,如果没有经过公安机关的批准,是不能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传讯的时候要及时到案配合工作,不能以任何的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也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对保证人来说,也有监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的义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违反了前款规定,那么已经交纳保证金的,保证金要没收,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严重的要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的期间,如果没有违反上述规定,那么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退还缴纳的全部保证金。因此,被取保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持其留存在办案机关的手机或者其他的联系方式是通畅的,使办案机关能够随时联系到,避免出现脱离取保的情况。
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是12个月,期满之后,办案机关应当办理解除取保候审的手续。
版权声明
本站资源为自动采集,本文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